遠方的朋友,在電話中提到最近遇到的兩件事。
起初,不合理的對待,讓他耿耿於懷、心生不悅,但後來發現自己感到很鬱悶,就試著為對方設想,幫他找理由。
當心思轉換,情境便有了變化,頓時胸口陰霾盡去,感到輕鬆自在。
聽朋友不慍不火的述說,語氣中不免有遺憾,但更多的是欣慰,事情已經雲淡風輕,他又可以氣定神閒的讀書、品茗了。
一念之間,從激越到平和,朋友不愧為有德有福之人。
境隨心轉的尋常道理,似乎人人都懂,但凡夫俗子的我們,往往在事情發生的當下,容易執著、衝動。
能冷靜思考與理性面對的很少,所以才造成那麼多的遺憾和悔恨。
人生如戲,舞台上演出的劇情,不也常在我們周遭重現?
車禍肇事指責謾罵、夫妻爭吵唇槍舌劍、兄弟鬩牆拳腳相向、朋友反目恩斷義絕 …… 這些場景履見不鮮。
為什麼會這樣呢?
因為思慮都在「我」這個觀念上纏繞 …
我吃了多少虧?
受了多少罪?
賠了多少錢?
遭了多少殃?在「為私」這個空間中打轉。
值得慶幸的是,在日常生活中也不難聽到睿智、豁達的故事,為迷失的心靈現身說法、當頭棒喝一番。
發明大王愛迪生,為了研究開發能產生光的物質,在鎢絲還沒有發現之前,大約試驗了幾千種的材料,結果都沒有成功。
這件事情,傳到親友耳裡,他們認為愛迪生的心情一定很沮喪,所以,好心前來安慰他。
沒想到愛迪生卻回答:
「我哪有失敗?我成功了數千次,發現這些材料不適合當發光體。」
電機工程學之父 法拉第,一生都在貧窮、困頓、被誤解、喪失記憶的打擊中度過。
但是卻始終單純而開闊,因此活出快樂、堅強,還幫助許多人。
但是卻始終單純而開闊,因此活出快樂、堅強,還幫助許多人。
最後他為生命下的注解是:
「人生有苦難,有重擔,人性有邪惡,有欺凌,但是到後來這些都對我有益處,苦難竟是化了妝的祝福,人生在一連串不完美中;最後總是完美。」
法拉第 獨具慧眼,識得苦難的真面目,因此能寵辱不驚,平靜的享受上天的恩賜。
「你的心,決定你所看見」
杯子裡的水,你看到的是「只有」半杯,或是「還有」半杯?
桀驁不馴的孩子,你看到的是叛逆的言行,或是獨特的創意?
凜冽嚴寒的冬雨,它會淋濕行人,但你是否也看到它滋潤大地?
「橫看成嶺側成峰,遠近高低各不同,不識廬山真面目,只緣身在此山中」
蘇軾這首《題西林寺壁》,方位、遠近、高低的不同,造就了萬千氣象。
這個道理放諸四海而皆準,而其關鍵在於不執著於一點,跳脫了「為我、為私」的束縛。
*圖文源於網絡*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