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5月7日 星期六

抱抱 2

Photobucket


自然的一抱 

大概因為國人不流行擁抱的禮儀,我剛到美國的時候很不適應。

老友重逢,甚至師生隔一段時間相遇,心裡先得估算著要不要抱?

有時候對方張開雙臂,我卻伸出一隻手,只見「他」先怔一下,接著收回一隻手臂,改為握手;十分尷尬。

偏偏下一回,我先張開雙臂,他又因為有了上次的教訓,改成伸一隻手。 

Photobucket


尤其難忘的是我羅馬尼亞裔的房東太太,每次與我擁抱都親親左頰又親親右頰,還親得奇響。

可是當我作出這動作時,那老先生卻露出奇怪的表情,後來才知道男人和男人可以貼臉;卻不必親出聲音。

更糟糕的是在英國式的酒會,男人間握手、女人間擁抱,男人女人可抱可不抱,這些規矩已經極費思量,偏偏還得一手握著酒杯;一手擁抱。

而且貼女士的臉,不能「貼掉」她的粉;讓女士親臉,又不能染上她的脣膏。
那哪裡是擁抱?簡直就是特技表演! 
Photobucket


反而覺得中國朋友間,這幾年逐漸發展出的擁抱更自然,不必張手表示沒帶武器,也不必親頰咂嘴。

酒會裡碰到,只要有那分交情,甚至可以找個地方,先把杯子放好,再來個緊緊的擁抱。 

最記得有一次我赴台,兩個多月之後回到紐約,一對老球友夫婦立刻跑來看我。

才進門,太太就與我來了個擁抱,丈夫跟在後面急著大喊:
「我也要抱抱」,接著與我緊緊一抱。 

他特別大喊「要抱抱」,可見很想念我,有好多話要對我說。
那一抱,令我十分感動 ...
Photobucket


久違的一抱 

擁抱是無聲的語言,久別重逢、惜別傷離,四目相對,不知說什麼,最好的方法就是張開雙臂、迎向前去,來個深深的擁抱。 

近幾年,我每次離開家,除了跟太太、女兒擁抱,也會跟岳父岳母抱抱。

起初幾回,保守的老人家還乾乾地笑,好像有些不好意思。

但是漸漸地,他們預期我會抱抱,連站立的姿勢都不同,而且我才動,老人家已經張開雙臂。 

我發現,平常在一個屋簷下生活,竟不如臨行時那一抱,能知道老人家瘦了、胖了,還是又弱了些。

我也發現一秒鐘的擁抱不等於五秒鐘,前面一秒鐘是禮貌,但是如果能多抱幾秒,抱緊一點,那裡面就傳達了更多說不出、不必說又不能說的情意。


Photobucket

想起我逝去的老母親

有一天,她坐在窗前沙發上,那是她固定的位子,常泛著一股尿騷味。

我四處找一支筆,找到她的沙發,她要站起來,我說不必,伸手繞過她身子,在沙發墊子下面掏,左手掏、右手掏,順便摟摟她。 

老人家,
90了,還挺有肉,我特別用力,緊緊抱了她幾秒鐘,笑道:「不錯!還有本錢,活 100 歲沒問題。」 

她啐了我一聲,笑了,拍拍我的頭說:「連兒子都老了!」 

我站起來,轉身走開,繼續到別的沙發找筆,卻聽見背後咚咚咚咚的聲音。

回頭看,老人家一邊望著窗外,一邊用她的柺杖發抖似的敲著地板。 

「怎麼啦?」我過去問她。 

「沒什麼!」老人家還看著窗外,隔了好幾秒,才帶點沙啞地說:「娘好久沒抱過你,你也好久沒抱過娘了 ……。」

說著,兩行老淚滴在沙發的扶手上 …


Photobucket





*劉墉/圖文源於網絡*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