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9月17日 星期六

港大風波的反思



摘自戰地記者張翠容 blog

當看到電視新聞畫面上,港大學生淚流滿面,哭訴示威不果,更被禁錮在後樓梯裏,心中即時浮出兩種不安︰

   是警方愈來愈不懂得面對抗議行動,以致使用不當手段,引起社會爭議。

這已不是第一次,但警方似乎仍未汲取前數次經驗,這是他們需要檢討的。

   是學生的氾濫情緒反應,有人笑稱為「大學雞」又或「港童」,當然,情況是否如此,則見人見智。

只不過我想與學生商討的,反而是他們的「偏視症」。





甚麼是「偏視症」呢?

今次不少港大學生與校友均指摘港大校方對權貴獻媚,甚至犧牲了大學精神也在所不惜。

獻媚似乎太言重了,但在處理副總理訪校的整件事情上,從頭到尾的確沒有顯示智慧。

首先挑選校友嘉賓令人反感,其後讓李克強坐上校監座椅使人側目,而 李克強 在台上更大大聲表示贊助一千名額,讓港大師生到內地進修等等。

人們不禁要問,為何只有港大?

大學倚賴捐款是不爭的事實,但不是對每頓所謂「免費午餐」都可以狼吞虎嚥,有可以吃的;有不能吃的。

但校方卻未清楚有為,也有所不為,弄得近年的「食相」時招惹來外界的非議。

多年前,李嘉誠 向港大醫學院捐巨款,還未搞清楚富豪所持的生物科技公司是否有利益衝突,校方便急不及待把捐款「吃下肚」。




去年初,同是具爭議性的人物 索羅斯 訪港大,本沒有甚麼問題,問題在於大家見高就拜,有教授竟在校網上表示︰
「當他一說話,我們便聆聽。」 ( when he speaks, we will listen )

無他,因為大鱷是學校的金主,便不惜說出有違大學獨立批判精神之言。

奇怪的是,當時又不見有學生示威,而大學價值也就這樣逐漸被蠶食。

我所指大學生的「偏視症」也正在於此,他們只對祖國權貴敏感,但一面對西方權貴,便缺乏批判能力。

我認為大學生應該有三百六十度的視野,才能守護大學精神。



不過,在另方面,這幾天我聽到港大學生高呼大學自由危在旦夕,又有不一樣的感想。
他們要維護自由,聲音的確大。

校長 徐立之 忙於力挽狂瀾,身心俱疲,我見猶憐。

他也高呼說,為校園充滿不同嘈吵意見而感到驕傲,為學子挺身維護大學精神而感到驕傲。

學生左一句自由,右一句自由;校長亦左一句驕傲,右一句驕傲。



此時,我反之有些問題想問問大學生和校長 ...

恕我得罪,敢問大學生,你們要力保大學自由,但你們有充分利用校園的自由氣氛,在知識上、人生上、未來社會主人翁的角色上,作出大思考、大辯論和大問哉嗎?

在校園裏,嚴肅的講座永遠乏人參加,老師們投學生所好,邀明星當講者,連周秀娜 也請來了,如果能刺激一些思考亦算美事。

可惜只熱鬧嘈吵一場後,人散講堂空,一切歸於虛無。

沒錯,校園需要有嘈吵聲音,但為啥嘈吵?

如果有內容的話,當然值得驕傲。

不過,被視為社會先鋒的大學生啊?

近年國際環境風起雲湧,經濟危機橫掃全球,東非 饑荒引發糧食危機的拷問,中東地區烽煙四起,觸動資源危機憂慮 ...

天災、人禍、戰爭、貧窮化下所造成的人道災難,你們有對那些受害者發過聲嗎?有過辯論嗎?有問過你們可以做甚麼嗎?

可是連抗議一場不義之戰的行動也沒有呀!

人道關懷的聲音亦如空谷足音,這值得驕傲甚麼?
徐立之 解釋香港大學是站在中國土地上,而面向國際的一所香港的大學。

但我有點搞不清,大學的國際化是甚麼意思?

我想,國際化並不是滿口英語、多請一批歐美教授、多錄用境外學生(主要為內地生)、在英美學術期刊上多發表論文提升大學國際排名,這麼簡單吧!?



其實,今次港大風波可以是正面的,好讓大家思考、辯論,以及質問人者亦可自我質問一下,我們過去有沒有善用所擁有的自由來促進社會進步,好讓大家感到驕傲?
高喊新聞自由的新聞界朋友們,我也希望他們珍惜自由,多做有意義的高質素新聞;以積極的自由戰勝消極自由。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